国内外科技动态 科普 行业政策法规

两会好声音:中国智造春潮涌动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2023-03-09 537

百花争放又一春。近日,2023全国两会顺利召开。

b792db02233fa4314bf67be71f6a532e.png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对于机器人行业,让我们一起听听两会期间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加强工业机器人高端应用


尽管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依然存在基础与前沿技术跟跑现象严重、关键共性与支撑技术供给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实质性转变。


我国机器人产业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开发体系,机器人企业的自主创新呈现零散、缺乏系统性,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前沿基础性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机器人相关企业参与度不高,难以引领和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共性核心技术有待系统突破,关键软硬件性能差距明显;产品功能性能亟待提升,核心竞争力相差悬殊等问题。针对机器人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球化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全球创新要素资源。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系统性布局仿生机器人及汽车产业


雷军建言扶植科创产业链,攻关仿生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同时也呼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构建完善汽车行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弘扬和发展汽车文化,提升汽车工业软实力。其中,仿生人形机器人是刚柔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与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紧密关联,其发展与突破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鼓励扶持相关科创产业链参与各方,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导行业制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以此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仿生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和零部件性能优化等关键共性技术薄弱、技术与应用脱节等问题上,雷军认为,应当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形成“点面结合”的长期持续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我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快速发展之下,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及产业链的勃勃生机。中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销量完成688.7万辆、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可鼓励促进赛车运动、公路旅行、露营营地等文化场景的开发,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呼吁重点从三方面着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汇聚关键资源,进一步打造行业生态。自2012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我国建筑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建造模式较为传统,能源资源消耗较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体系化推进。


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应对当前人口红利弱化的必然选择。发展智能建造,将有力推动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减少人工投入,缓解“用工荒”,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地面整平机器人,能够达到毫米级精度,工作效率约为人工的1.5倍;外墙喷涂机器人,喷涂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5倍,能有效代替人工作业;空中造楼机打造了一个类工厂化的施工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高空作业风险。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政策体系引导上,需要进一步健全覆盖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层级的成套标准,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核心能力锻造上,需要着力构建统一的智慧建造信息化协同平台,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与EPC管理的协同性;在行业生态孕育上,需要着力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联通,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

67a5c5807c8ecb02121a96d862f93fca.png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表示,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要突破“卡脖子”问题,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探索科学家、企业家、研发人员的跨领域协同合作。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全方位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业务流程,企业应将数字化理念贯穿产品的生产经营各环节,推进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加强国产工业母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公司接下来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推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作为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连续8年在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上占据世界首位。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的机器人市场出现下滑,但中国市场却不减反增,市场规模达422.5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8.9%。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1712.4亿元。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21.2亿元。


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以“机器换人”或自动化生产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制造业企业中快速推进,而作为中国智造的重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机器人正乘风而上,为中国科技发展保驾护航。


文章转载于@中国机器人网